欢迎访问亚欧国际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您好,您还未登录!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平台首页>新闻中心

【中小企业政策宣传月】地方经验篇④山西:多措并举积极实现“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05 04:08    

2018年,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到31.01万家,从业人员达到449.73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929.56亿元,同比增长7.38%;上缴税金1055.84亿元,同比增长9.9%。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为全省实现“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一、强化宣传,精准施策,推动政策法规落实,营造了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新环境


制定出台政策措施。2015年以来,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措施》(晋政办发〔2015〕70号)、《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晋政办发〔2017〕113号时间)、《关于印发山西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设立和管理办法》(晋政办发〔2018〕47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意见》(晋政发〔2018〕41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意见》(晋政办发〔2018〕89号),《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晋发〔2018〕37号)(简称“省民营经济30条”)等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发布和解读。


修订《促进发展条例》。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安排,2018年12月,成立了《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起草组,开展了《条例》立法相关工作。通过研究国内外最新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门立法、开展调研及吸收借鉴先进的经验等方式,形成了《条例》(草案)第三稿,目前已提交省人大。


推进政策落地。近年来,组织相关专家,以宣贯《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主线,结合宣传政策措施,面向企业举办“送政策、送专家、送服务”到基层和“法律进企业”的“三送一进”服务活动,累计服务企业近8万家。省市县联动组织全省中小企业宣传活动,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社会知晓率进一步提高。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对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评估、推动落实。


维护合法权益。针对企业法律需求,每年制定《“法律进企业”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中小企业普法宣传教育、“法律进企业”专题巡讲活动和企业健康巡诊法律顾问服务。通过设立推广“山西省中小企业维权服务工作站”,开通“法律百事通”服务热线,建立山西省中小企业法律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开展帮扶指导。建立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工作制度,省、市、县三级选派精兵强将,深入开展帮扶服务,组织“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民营企业走访调研”等多项活动,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宣传解读政策、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供需对接、实施跟踪辅导,帮助解决困难。


二、保持定力,强化举措,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增强了全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构建双创生态。每年高规格举办“创客中国”山西省创新创业大赛,今年参赛项目800多个,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165家省级双创基地,5家国家级和10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全部双创基地入驻企业5678家,安排就业13万余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个双创示范县,实现双创示范县市域全覆盖,长治市城区双创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通报表扬。2018年,全省新增小微企业11.35万家,超过年初目标5万家的一倍多,彰显了双创带来的生机。


壮大规模企业队伍。三年来,通过“培育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三条途径,全省累计有1335户小微工业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全省工业经济增添了新骨干,彻底扭转了2013-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递减的态势,实现2016-2018年平均以8.33%的速度递增。到2018年底,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首次突破4000户,达到4164户,创历史新高。2019年,全省将培育600户企业上规,并纳入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任务。


促进“专精特新”发展。近三年,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0多户,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2019年首次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户,被国家工信部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今年,将对已经申报的85户中小企业进行“单项冠军”评审认定。


三、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开辟了全省中小企业要素保障新渠道


强化财政支持。近三年,省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0.24亿,重点支持初创小微企业优秀项目、“小升规”、“专精特新”、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中小企业,向双创基地及双创基地示范县建设倾斜,积极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多措并举促融资。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客户,协助开展“银税贷”“助保贷”“云税贷”“小额票据贴现”等业务。截至2019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36.92亿元,较年初增加227.27亿元,增长3.64%;与金融机构建立共同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协调机制,近三年累计向金融机构推介客户4000余户,达成贷款合作意向1000多亿元;累计有87户(次)担保机构获得保费补助、业务补助6004万元,累计为5563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80亿元;设立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对570余家入库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辅导,帮助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动规范化股份制改造,目前入库企业达近1000家;2015年以来,落实挂牌上市奖补资金4840万元,目前山西沪深主板29家,中小板4家,创业板4家;89户中小微企业登陆“新三板”,1776户中小微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展示,158户中小微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晋兴板”挂牌。


多管齐下育人才。依托北京大学,组织举办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董事长专题研修班;依托清华大学,举办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董事长研修班;开展境外培训,组织优秀企业家赴以色列参加创业创新研修班。依托国内著名大学和相应学科的领军高校,分地域组织总经理班和专业技能人才班。2018年,全省中小企业系统累计培训企业各类人员15035人,人才培训工作在全国处领先水平。组织开展全省非公有制(乡镇)企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近年来共有562人获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逐步提升。


多种形式搞服务。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全省依托“1+11+24+N”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在省平台注册中小企业30177家,注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1351家,年内发布服务项目1930项,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服务54133次,服务企业37377家,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首批筛选500余家专业性服务机构,组建山西省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整合集聚优质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下实体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国家级示范平台达到6家,省级示范平台达到72家。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对接活动”,常态化搭建服务机构资源与中小微企业需求撮合对接的平台,共200多家服务机构和800多家中小企业现场对接。


落实国家减税政策。2017、2018年,全省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额306683万元,我省共有15.47万户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其中2017年减免税额55341万元(汇算清缴数据),2018年减免税额74014万元(2018年第4季度预缴申报数据,年度享受情况需要汇算清缴结束后方能统计)。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制定发布我省《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目前全省仅10项收费事项,均实现统一清单管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分三批次累计降价6.64分/千瓦时,完成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一般工商业平均降低10%”目标要求,为中小微企业减负13.3亿元。同时,加强对电网企业监管,清理规范电网收费,为用电企业减负6.83亿元。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开发建设山西中小企业大数据平台,初步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和全面统计、22个产业集群、50个创业基地、1500户重点企业、200户企业手机快速调查“五位一体”的运行监测体系,全面掌握运行情况,强化预测预警分析,为各级各部门指导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全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作出积极贡献。


清理拖欠账款工作。2018年12月,省政府成立山西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组,形如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截至9月底,累计清偿欠款共计114.61亿元,清偿比例48.35%,努力向年底清理目标任务推进。


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组织中小企业参加中博会、津洽会、中部六省博览会、厦洽会等大型展览展会,并给予展位费、布展费等补助,帮助企业“走出去”,进行产品推介,开展合作交流。成功以省部共建的方式在山西祁县创建了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扩大了山西中小企业的“朋友圈”,将山西特色产业推向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局)


指导单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
主管单位:新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新疆亚欧国际物资交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