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亚欧国际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您好,您还未登录!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平台首页>新闻中心

干嘉伟:To B销售要回归本质,不要有“神秘力量依赖症”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12 03:59    

本文来源:高榕资本


To B销售在今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激烈的竞争、更强势的客户、更难取得的共识、更难管理的团队...如何锻造一支能打的To B销售铁军?如何找到增长路径并规模化复制?如何搭建销售组织?是自营还是渠道?是外部引进人才还是内部培养?

 

干嘉伟被认为是中国最懂To B销售的人之一。作为阿里巴巴第67号员工,干嘉伟是“中供铁军”代表性人物,后加入美团担任COO,亲手打造了美团的线下地推铁军。

 

11月1日,在榕汇·企业服务CEO闭门会上,高瓴资本运营合伙人、前美团COO干嘉伟,从To B业务的基本思考框架出发,围绕To B销售的组织建设、团队管理等问题做了深度分享。其中既有回归商业和人性本质的思考,也有非常务实具体的实操指南。

 

在干嘉伟看来,“很多方法不是别人不知道,只是你比别人更坚持、更用心。”例如,干嘉伟在分享中反复提及的“早启动晚分享”,就是其在美团带领万人销售团队时非常重视抓的基本方法。也成为高榕投资企业CEO们会后反馈要立刻践行到日常管理中的关键一点。


以下是他的分享:


坦白说,这次在榕汇分享,是我目前为止准备时间最长的一次。一是大家会前提问很踊跃;二是虽然都围绕To B业务,但实际上大B、小B切入点很不一样,所以花了大量时间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把观点分享出来,也希望能更有针对性。

 

To B业务的基本思考框架

 

当我们在谈论To B业务时,首先要有一套基本的思考框架。其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潜在客户数、客户分布和定价。相反,在谈论To B业务时,单纯地谈“大客户”和“中小客户”意义不大,因为每个人对大小的定义不同。你眼中的大客户,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小客户。

 

1、潜在客户数

 

做To B业务,首先要思考你切的市场有多少潜在客户数。如果你的潜在客户数是三位数或者勉强跑到四位数,市场规模可想而知。假设有1000家潜在客户,单个客户年营收100万很多了,那么最大是10亿的市场。而且一家客户年营收100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比来看,美团的客户数保守说有1000万,每家客户年营收1万,那也有1000亿的市场规模,客户的可控性也高得多。

 

潜在客户数是决定你的生意是否有地位、是否安全、是否可控的重要因素。

 

2、客户分布

 

即你的客户以什么样的密度在分布着。以阿里和美团的客户分布情况来对比。原来我在阿里,大量客户是开发区里的制造型企业,客户之间的平均距离是2-3公里,阿里一位成熟的销售人员可以覆盖和服务的客户数是50-70家。而美团2016年每位销售可以覆盖的客户数达到了250家。

 

阿里与美团的IT系统、管理水平是差不多的,那效率的差异是什么导致的?是客户分布导致的。因为美团的业务是本地生活,客户集中分布在市内,一个mall进去可能就有20家客户。

 

所以,你的客户分布情况如何,例如是否有明显的聚集效应、是全国平均分布还是有较强的地域性,都决定了作业模式和销售组织的设计。

 

而中国之所以出现地推这个行业,是因为中国潜在客户数绝对值大、分布密度又高,地推模式使销售的有效作业时间可以最大化。直销这个行业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与客户有效接触的时间。

 

3、定价

 

定价非常重要,定价要从很多角度来看。一方面,定价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高定价会对招聘、培训、标准化、规模化扩张、客户回款周期等带来不利影响;定价肯定也不是越低越好,因为有些产品对客户而言,收1万不见得比收4万要快,而且定价高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客户更满意。

 

To B业务的定价其实不能用传统的经济学视角来分析。To B业务既不是按照成本来定价,也不是根据竞争定价。To B业务的定价要与你的潜在客户数、客户分布相匹配,定价既要能够保证合理的销售速度,又要有足够的利润流向销售渠道。

 

每位销售人员每年带来100万的营收,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标准。平均拿出25万给到销售,剩下的75万可以投入做产品研发、做客户服务,公司还有利润,To B就是这么一门生意。

 

总结一下,思考To B业务的基本逻辑框架是:你切入了一个怎样的市场,这个市场规模有多大;客户分布决定了销售效率,决定了一位销售能覆盖多少客户;定价既要保证合理的销售速度,也要为销售渠道提供足够的利润。

如何找到业务规模化扩张路径
 
做To B业务,经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增长遇到瓶颈怎么办?总部所在城市增长快,其他城市增长慢怎么办?我认为,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没有找到业务规模化扩张的路径。
 
2011年11月,我刚去到美团,正是“千团大战”最激烈的时候,作为COO我负责的是供应链、销售和增长。但最初几个月,我并没有做具体的管理工作,而是到处去问一线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在美团如何成为一名销冠?
 
我当时的逻辑是,如果可以找到可复制的成为销冠的路径,就通过管理把其他人复制成销冠。当时美团有一千多人,一定有牛人;只要找到那个人,其他人都来学习他就可以了,这就是管理。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销冠?当时我收集到各种各样的答案,有人说是勤奋,有人说是脸皮厚,比较多的一个说法是“消费感好”。所谓消费感好,意思是团购套餐要卖爆,需要销售懂得搭配一个好的套餐。但消费感很难量化和定义,不可规模复制。我怎么培训员工呢?不可能让他们上班就去下馆子,不现实。
 
最后我们发现,与业绩相关系数最高的是什么?就是供给数,说白了就是团购单量。
 
2012年美团开年会的时候,我和同事说,2012年我们就做一件事——“狂拜访、狂上单”。
 
对于大规模团队的销售而言,需要足够简单,不要绕弯子。“狂拜访、狂上单”这6个字很明确,关键动作(拜访)和结果指标(上单)都有了,态度也有了,就是“狂”。“狂”这个字很有画面感,玩命、拼命、猛,都不如“狂”。

经过一年时间,美团就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我在美团期间,也没有按行业划分销售人员,而是要求“见门就进”,因为直销真正的专业度就是拜访量,行业的差异性不是壁垒。
 
小结一下,当时美团先找到了与最终业绩相关系数最高的指标——供给,再通过“狂拜访、狂上单”提高供给数,从而找到了业务规模化扩张的路径。
 
To B销售组织两个关键问题
 
1、自营VS渠道?

指导单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
主管单位:新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新疆亚欧国际物资交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