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新疆日报》以“忠诚担当七十载 丝路扬帆启新程”为题,整版报道乌鲁木齐海关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放发展工作情况。
阿拉山口站编组场内停靠着待发的中欧(中亚)班列及其他出入境货物列车(6 月16日摄)。□陈乾摄 红其拉甫海关关员雪中验放巴基斯坦急需物资(2024年3月2日摄)。 □唐语谦摄 阿拉山口海关关员对铁路口岸运输工具开展登临检查(5月4日摄)。 □张昭晖摄 乌鲁木齐海关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乡瓦尔希迭村工作队队员入户走访(2023年12月1日摄)。 □霍勇摄 七秩边疆,镌刻奋斗足迹;千年丝路,焕发时代生机。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从“西域要塞”到“一带一路”核心区,从西北边陲到向西开放的新高地,在这片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上,乌鲁木齐海关始终与时代同频、与新疆共进,书写了一部“守国门、促发展”的壮丽篇章。如今的新疆,正以蓬勃生机拥抱开放浪潮。“关通全球、物达八方”的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矢志守关护国门 筑牢屏障卫山河 关者,国之门户也。70年来,乌鲁木齐海关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公、空、铁、管、电”五位一体的监管格局,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立体化的国门安全防控体系。 风雪戍边关,忠诚铸国门。从帕米尔高原到准噶尔盆地,从阿尔泰山麓到塔里木河畔,在57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一代代海关人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扎根边疆、红心向党”的忠诚誓言。 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唯一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陆路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实现常年开放。“现在口岸延长了做生意的时间,收入也会更高。海关对我们的车随到随检,做生意很方便。”巴基斯坦籍商人哈克木·阿卜杜拉高兴地说道。今年一季度,红其拉甫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4倍。 “守国门就是守家园,保安全就是保发展。”这句平实的话语,承载着70年来一代代海关人的执着坚守。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之初,乌鲁木齐海关从昔日驼铃古道上的手写单证、徒步查验,已发展成为如今集智能监管、高效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海关。 国门安全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面对生物安全、数据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乌鲁木齐海关将安全防线从国门口岸延伸至产业链、供应链全环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国门卫士的责任担当。 智慧赋能提质效 畅通丝路新通道 改革创新破解通关壁垒,智慧赋能提升监管效能。乌鲁木齐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从公路、航空、铁路三方面综合施策,为立体式推动西向国际物流大通道高效畅通,贡献边关力量。 陆路口岸运输实现新突破。在喀什综合保税区,车辆无需“二次入仓”,即可直达国门一线。乌鲁木齐海关创新推出的“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已在全疆13个公路口岸及属地业务现场落地实施,口岸平均通关时间压缩近四成,为企业节省仓储成本约30%。 阿拉山口口岸从事货运代理业务的负责人表示:“口岸通关环境持续优化,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也让更多客户选择从新疆口岸进出货。” 空中走廊同样繁忙。乌鲁木齐海关把握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契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进保税航油加注、航空保税维修业务相继落地。2024年6月业务落地以来,已累计加注保税航油突破10万吨。 “我们计划进一步拓展业务,让远在天边的‘全球好物’触手可及。”新疆某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口岸通关效率持续提升。随着“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改革落地,铁路口岸进口货物通行时间压缩70%,出口货物属地作业时间压缩80%。据铁路部门统计,2024年经新疆口岸进出境的中欧(中亚)班列同比增长14%,开行量占全国五成以上。 通关无感,便利有感。乌鲁木齐海关制定实施了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支持农食产品出口、中欧(中亚)班列及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等系列务实举措,持续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重拳出击斩黑链 协同治理护发展 利剑之锋斩断走私黑链,协同之力护航发展大局。2021年12月的一个寒夜,乌鲁木齐海关缉私局指挥中心内气氛紧张。经过几个月的缜密侦查,一个涉嫌走私、运输、贩卖濒危动物制品的犯罪团伙终于浮出水面,分布在安徽、新疆等地的多个行动组同时收网,抓捕犯罪嫌疑人14名,查获高鼻羚羊角2530根。 这场利落的收网,只是乌鲁木齐海关高压打击走私的一个生动“切片”。从破纪录的重磅查获到常态化的精准打击,持续深入推进的各类专项行动战果丰硕,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 2011年,“8·02”特大跨国毒品走私案告破,590.96公斤海洛因的缴获量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关系统单起查获海洛因纪录;2024年“国门利剑”专项行动期间,破获的各类犯罪案件,直指农产品、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走私乱象;2025年,接连破获10起“水客”走私案、1起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案,乌鲁木齐海关的高压打击走私锋芒始终聚焦“中央关注、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对准民生痛点与安全难点。 “走私分子永远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怎样一道铜墙铁壁。”乌鲁木齐海关缉私局侦查处副处长袁亮亮的话,道出了这份坚守的底气。如今,乌鲁木齐海关已构建起“一线封堵、二线拦截、全域打击”的三维立体缉私体系,与周边国家海关建立联合缉私机制,协调推动自治区与兵团建立打击走私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和兵地各部门协作打击走私机制,打击走私精度与力度持续升级。 每一起走私案件的侦破,都是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守护;每一名犯罪嫌疑人的落网,都是对公平市场的捍卫。这把“国门利剑”锋利出鞘,正以势不可挡的锋芒,为维护新疆对外贸易秩序与国家经济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 协作架桥联东西 开放共赢绘新图 相通则共进。“现在通关不用久等,电子排队系统给中方车辆留了专属名额,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在中哈边境巴克图口岸,一位货车司机感慨道,这正是中国—中亚海关署长会晤机制落地见效的生动注脚。 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中国—中亚峰会会议精神为指引,乌鲁木齐海关深度参与的4项国际合作文件被写入峰会成果清单;今年9月,关于推动开通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的举措内容,被写入中巴两国政府合作行动计划。 这一系列的合作成果,让“相通共进”的开放故事在边境线上不断上演。 7月16日,喀什一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首批马铃薯通过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经吐尔尕特口岸顺利出境。截至目前,新疆对中亚国家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乌鲁木齐海关在此基础上还创新应用农副产品“绿色关锁”,进一步推动农副产品出口提速增效。 合作不止于纸面共识,更在口岸一线见真章。紧盯今年5月第二次中国—中亚海关署长会晤形成的成果,乌鲁木齐海关推动哈方优化电子排队系统、建设超大件设备运输专用通道;联合吉尔吉斯斯坦海关建立口岸通行预警机制,把中哈公路口岸的拥堵处置经验升级为“长效药方”。 今年以来,40次各层级会谈会晤、23场重要外事活动联起沟通纽带。香港海关代表团首次赴疆参访;推动周边国家优质食品农产品扩大输华准入,进口食品农产品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如今,中国—中亚通关协作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让边境海关合作从“事务协同”向“制度型开放”迈了一大步。 这些跃动的数字传递着政策的力度、合作的深度,更体现出民心相通的温度。乌鲁木齐海关办公室副主任张艳超表示,乌鲁木齐海关将以深化边境海关国际合作为重要抓手,助力拉紧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纽带,推动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共赢的道路越走越宽。 西北边关承使命 万里丝路续辉煌 瓜果飘香礼赞七十春秋,外贸捷报书写发展新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乌鲁木齐海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从2022年突破2000亿元、2023年突破3000亿元,再到2024年突破4000亿元,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千亿元台阶“三年三连跳”!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见证着新疆外贸在风浪中稳健前行、在变革中提质升级、在开放中深化合作的蓬勃图景。今年1月—7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32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正以“稳”的底盘、“进”的姿态、“新”的动能、“质”的跃升,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跑出上扬曲线! 从“一盏马灯照边关”到“智慧海关联丝路”,从“边境海关”到“一流强关”,70年来,乌鲁木齐海关的奋斗史,是与新疆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建设史,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边疆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发展史。




